广告
gg
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正文

科普|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时间:2024-04-14 21:36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4098   

前言

恶性肿瘤是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治疗策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焦点。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已经逐渐展现出其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探讨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包括定义、治疗方式、临床应用以及和其它治疗方法的联合运用,旨在提供科学、严谨的学术视角。

介入治疗的定义与分类

介入治疗,是一种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穿刺点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非血管介入和血管介入两大类。接下来将介绍它们的定义、应用范围及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血管介入治疗

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是指通过血管系统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这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导丝导管深入到血管腔内,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1、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TACE是一种通过导管和导丝,将化疗药物和栓塞材料注入到肿瘤供血动脉中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其中栓塞剂切断肿瘤的血源,使局部化疗药物浓度提高,让药物和肿瘤接触时间延长,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栓塞剂和药物进行个性化治疗。

2、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是一种通过导管直接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栓塞材料的介入治疗方法,旨在阻断肿瘤的血流供给,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因缺血而死亡。不同于TACE治疗,主要通过各种栓塞剂起到对肿瘤血管的封堵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或不适宜进行化疗的实体恶性肿瘤。

3、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

TAI是一种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或皮下置入的动脉泵输送至肿瘤供血动脉的介入治疗方法。适用于对全身化疗反应不佳或不能耐受全身化疗的患者。通过增加肿瘤局部区域内的药物浓度,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有效反应,同时降低全身血液循环中化疗药物的浓度,减缓对其他器官系统的毒副作用。

非血管介入治疗

非血管介入治疗涵盖了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的多种治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不可逆电穿孔、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近距离放射治疗等,相比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可多次重复治疗等优势。

1、射频消融

通过热能损毁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将射频电极穿刺实体恶性肿瘤组织,其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其温度迅速升高,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变性坏死。在处理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时,通过调整消融针的辐射端或伞形针的长度,能够精准控制消融范围,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脏器的热损害,并且在保护邻近重要器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微波消融

同样是热消融的一种治疗方式。利用微波产生的热能直接加热实体恶性肿瘤组织,使肿瘤细胞死亡。与射频消融相比,微波消融具有更快的加热速率、更高的治疗工作温度及更大的治疗区域,适用于治疗较大的肿瘤,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冷冻消融

是一种利用超低温度精准定位并原位灭活肿瘤组织的治疗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氮的深低温相变吸热,迅速降低周围组织温度,引发肿瘤细胞内外形成冰晶、使细胞破裂,以及微血管内膜受损和血栓形成,导致肿瘤细胞因缺血缺氧死亡。

4、不可逆电穿孔

不可逆电穿孔是一种利用高电压脉冲使肿瘤细胞产生永久性的纳米级孔隙而凋亡的技术。与其他热消融技术相比,由于较低的工作温度,对周围结构的热损伤较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也没有热消融易产生的“热沉效应”。因此对冷冻消融或热消融无法适用的病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选择。

5、125I粒子植入治疗

125I粒子植入,是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到恶性肿瘤组织中的介入治疗方法,可以起到局部放射治疗的作用。125I能持续发射低剂量的γ射线,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DNA,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适用于控制无法根治性手术的病变控制、多发转移性恶性肿瘤及对放射诊疗敏感的患者。

不同部位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策略

1、肝脏恶性肿瘤

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可根据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TACE及TAI治疗适用于对于大部分肝细胞癌及部分转移性肝癌。对于体积不大的肝恶性肿瘤,可运用消融治疗方法进行根治性治疗。利用TACE联合消融治疗,在减少和阻塞肿瘤血供,降低热消融中肝动脉血流冷却,扩大肿瘤坏死区域的同时,消融的热效应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吸收和敏感性,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2、肾脏恶性肿瘤

血管性介入治疗适应证为:1、外科手术前治疗;2、肾癌的姑息性治疗;3对于恶性肿瘤出血的止血处理等。非血管介入治疗通常采用消融治疗,尤其是对于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及因各种情况无法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可以在消除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的肾脏组织和功能。

3、肺恶性肿瘤

血管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灌注术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等,将化疗及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内,可起到减少肿瘤血供,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非血管介入治疗:根据肿瘤性质及大小的不同,选择最合理的消融治疗方案。其中

对于≤3cm的恶性肿瘤,可以采取根治性消融,而对于病灶较大或者较多的患者,可以采取姑息性消融,以达到减轻肿瘤负荷、缓解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结果。

4、胰腺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胰腺癌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及病变较为隐匿的特点,常常在明确诊断时已处于晚期。介入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包括TAI、消融治疗及125I粒子植入等。可减少肿瘤体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中晚期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对于胰腺癌所引起的后续症状,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方法改善,如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及引流术和胆道支架植入术解除胰腺占位导致的胆道梗阻等。另外、胰腺癌中晚期引起的剧烈癌性疼痛,主因是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所导致,通过影像引导下的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可较为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5、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

对于原发恶性肿瘤及转移瘤,都可以通过合适的介入治疗起到根治或减瘤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还可以有效减少癌性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联合治疗

随着肿瘤治疗研究的深入,多种治疗联合已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生存期。特别是,将介入治疗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相结合,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综合治疗策略通过整合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点,加强和累积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对抗肿瘤的方法。

介入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治疗,例如消融等治疗手段,不仅能够直接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还能释放肿瘤特有的抗原,从而有力地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与攻击。此外,这种局部性的治疗还能营造一个对免疫细胞更为友好的微环境。因此,结合介入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策略,可以显著提升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增强全身的治疗效果,这一进展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介入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

靶向治疗,通过聚焦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具有直接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可抑制介入治疗手术后促血管生成因子数量的增加。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在同时结合了靶向药物治疗后,接受了介入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得到了明显延长,且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联合治疗的优势

1.?互补效应:介入治疗结合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肿瘤的不同生物学环节及机制,达到治疗效果的互补与增强。

2.?降低耐药风险:采用多种机制的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有助于减轻肿瘤细胞对于单一治疗策略形成的耐药性,提升治疗的长效性和广谱性。

3.?生活品质提升:联合治疗模式相较于传统化疗手段,治疗后副反应更为轻微,在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验到更高的生活质量,也体现了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的理念。

总结

介入治疗开辟了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路径,尤其针对那些难以通过手术完整切除或对传统疗法效果不佳的恶性肿瘤。每种介入治疗手段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应症,使医生能够依据肿瘤的具体类型及患者个体的情况制定最适宜的治疗计划。另外如何精细化设计介入治疗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的方案、选定最佳治疗组合及时机、以及评价联合疗法的长效性和安全性,是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焦点。另外随着深入探索肿瘤微环境、免疫规避机制,以及新型免疫和靶向治疗药物的持续开发,联合治疗策略预期将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介入科?王子寅、王忠敏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