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南沙要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今年9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南沙明确为广州 “三核”之一。
在广州11个行政区中,南沙是面积排名第四的大区,也是城区开发强度仅25%、常住人口数排名第九的新区。摊开南沙地图,803平方公里的区划面积“五水三城两分田”。辖区六镇四街中,有五镇进入2024全国镇域经济全国500强,但是,各镇街仍存在产业布局分散、配套辐射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等现实发展难题。
镇域经济活,则南沙发展活。随着广东加快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手握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南沙,如何通过盘活镇域经济实现城市能级跃升?近期,南方财经全媒体策划推出“透视南沙镇域经济”系列报道,解读南沙各镇街重新定位、强化优势、破题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趋势。今天推出东涌镇篇。
沿着市南路一路向北,在“合力东涌”雕塑旁,吉祥围的青砖黛瓦、水乡风情如画卷展开;在雕塑的另一个方向,一路之隔的老牌工业集聚区励业路,两边林立的厂房在新兴产业的牵引下,上演着未来智造的“诗与远方”。
昔日,南沙北部的东涌镇以其纺织、鞋业、电子、珠宝、钢铁产业闻名。如今,站在30多年工业发展、上千家工业企业的基础上,东涌正迎来一场由量到质的“新”变革。
《南沙方案》发布之后,东涌被赋予了庆盛先行启动区、430专精特新产业园、南沙新能源强镇等新功能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日新月异,东涌如何调和旧产业载体与新兴产业的供需矛盾?传统产业链如何与创新生态接轨?变革的新动能从何而来?
通过打造以庆盛枢纽区块为核心的“1”个自贸区发展核+“4”个产业功能带+“N”个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产业生态圈的产业空间布局,东涌正加速推动落后产业转型升级和淘汰清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换挡提速。
从繁忙的生产车间到高科技的自动化流水线,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企业加速聚链成群,机械的轰鸣声与水乡的疍家咸水歌声相应和,东涌正奏响动人的铿锵鼓点。
走进官坦村,牌坊上“国际品牌 东涌制造”八个醒目大字,凝炼了东涌工业发展的高光时刻。1993年,东涌镇首家无污染园林绿化工业城昌利工业城在官坦村建成投产,引进内、外资企业32家。在2000年迎来第一家入驻企业的太石工业园区,如今也已集聚200多家企业。目前,东涌还拥有励业工业区、鱼窝头中心工业区、万洲工业区4个镇级工业园区以及6个村级工业园。
东涌镇经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载体主导产业是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钢铁、五金、塑料等高能耗产业,专注外贸市场,逐步塑造起东涌“粗放式”的工业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引入质量高、产值高的高端制造业必然需要条件更好的生产空间,这批建于20至30年前投产的厂房,面临着更新升级的必然需求。加上近年来,东涌镇新增载体空间相对有限,如何盘活这批存量载体,关系到东涌下一步的产业招商成效。
村留用地是东涌招商的一张重要底牌,但摆在面前的难题不小。旧厂房分布分散,权属在私人业主手上,受限于政策和历史遗留问题,这些载体业主投资改造的积极性并不高,导致提质改造速度较慢,难以匹配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
盘活存量载体,提速园区升级,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满足引进来的企业项目所需,又要通过回报价值增强园区载体业主的发展信心,还必须要有政策法律支撑。东涌专门成立企业的改扩建专班,针对性地协调解释政策。广州市番禺致丰微电器有限公司和石基村的合作打响了头炮,迈出了关键一步。
2000年,致丰迁入东涌设厂,以生产电子配套零件和产品为主导,主要服务于工业电子、医疗、电信、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等行业。随着业务发展,致丰提出增资扩产的需求,最佳选址就是在原来的工厂所在的石基村内。
2019年,东涌镇启动了石基村村镇工业集聚区项目。致丰和石基村合作,由致丰提出建设目标,让石基村在村委自留地上建设高标准厂房出租企业使用。在项目一期两栋6层高标准厂房里,配置了新能源车充电桩、节能设备所需的高度自动化及数码化生产线,致丰董事刘雲介绍,新厂房预计新增产值超9亿元,产品将出海香港、中东、欧洲市场。
该厂房的建成投产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于东涌提升土地使用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及激发企业动能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刘雲表示,东涌落地了致丰全球最大的OEM战略和新能源业务的生产基地,看中的不仅是优质的营商环境,还有一流的创新红利。香港科技大学(下称“港科大”)成立之后,致丰就和学校的自动化、智能化科研团队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为车间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率探讨解决方案。
这种本地企业与高校协作的“前智后厂”发展模式带来的人才、资金、政策外溢效应,让原有的土地、厂房资源加速腾出改造,以接纳粤港科创资源与丰富的新兴产业业态。
9月3日揭牌的香港科技大学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储备了20个与港科大、港科大存在实质性关联的企业和创业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新材料、微电子、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以港科大为科技创新源头,新鸿基庆盛TOD综合体、庆盛人工智能孵化器、湾区创新港、越秀iPARK粤港云谷、南沙纳米产业基地、中铁AI汇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正拔地而起,环港科大创新区呼之欲出,以庆盛先行启动区为原点的“湾区硅谷”生态已初见雏形。
据统计,庆盛枢纽已有230多家企业入驻,包括蘑菇物联、中信环境、东微电声、龙沙制药、三七互娱等行业龙头,虹吸效应不断提升,片区内的企业2024年比2023年同期营收、税收增长超66%,存量和增量协同发展,辐射带动东涌乃至整个湾区的产业集群勃发出新动能、强后劲。
作为工业重镇,东涌中小企业数量位居全区第一,现有工业企业逾千家,其中独角兽企业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27家,高新技术企业29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8家,均占南沙区的近三分之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7家,占南沙区近四成。
虽然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数量较多,但东涌镇依然存在工业总量偏低、以中小企业为主、多而不强、工业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布局发展等问题。
在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拼”财税补贴、地价优惠招商等模式已难以为继。怎样突破招大商、招好商这一瓶颈?东涌总结出“镇内优企推荐—产业线索整理—靶向精准招商”的发展思路,采用“产业链招商”模式,依托前期积累的产业优势基础,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精密电子及元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等行业,以商引商,靶向招商。
1984年10月,东涌地区首家大型外资企业广东信兴磁带电子公司落户鱼窝头。此后,一批港资、台资、日资企业涌入东涌,“这批最早进来的企业,从当年的加工厂起步,如今多数发展为镇里的龙头企业,他们正是我们主动寻商的关键联络人。”镇经济办负责人表示。
在“招商月”全面铺开期间,东涌根据镇内优企的产业线索指引,多次组织调研队伍前往深圳开展调研交流,促成了六个工业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东涌邀请企业前来,实地考察南沙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区万洲工业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实现“双向奔赴”。
据了解,该产业园规划占地430亩,首期用地300亩,重点发展精密电子及其元件、汽车及其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产业,引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推动东涌产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实现产业提质升级。目前园区报批及洽谈中的项目已有10个,预计首批项目将于今年底启动建设。
企业兴则经济兴,东涌“既招大,也不放小”,招“大商”难,就“拼”产业生态、营商环境,主动培育。近年来,东涌着力打造“新能源强镇”新名片,竞逐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引入了链主企业广州超充独角兽企业巨湾技研,带动捷盟、纳诺等新能源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
“起初我们只打算将几条生产线放置在东涌,在了解南沙的政策利好并体验东涌镇的贴心服务后,决定正式落户东涌。”纳诺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启忠表示。
这家生产导电涂层铝箔和导电涂层铜箔的高精尖重点企业,在全球锂离子电池细分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重要的动力电池材料供应商。廖启忠介绍,在落户过程中,东涌镇协调生产用地、解决企业用电以及职工子女读书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在《南沙方案》出台后,南沙区和东涌镇大力推动纳诺认定为总部经济企业,并从资金、税收、人才政策、企业服务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
自入驻东涌以来,纳诺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产值实现了从3亿元到6亿元,再到14亿元的连续飞跃。2023年,纳诺更进一步,成功在广州、杭州、洛阳、成都、辽源五地布局生产基地,构建起了强大的生产制造与研发体系。
“我不仅把企业搬到东涌,还把全家都搬到了东涌,希望能更近距离与院校、机构等平台深度合作,推动更先进的涂布技术落地,建设好南沙和东涌。” 广东捷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焦军峰表示。作为“先进专用设备”行业龙头,捷盟总部项目有效带动全镇产业链高速发展。目前东涌已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47家,2023年产业链年产值达40.47亿元,先进制造产业链在东涌镇已初见雏形。
民营企业的成长不仅带动了东涌的工业体系升级,也是东涌一揽子全链条企业服务成效的缩影。镇经济办负责人表示,东涌镇将继续依托优质产业链优势,壮大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精密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规模,围绕“以庆盛区块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这一战略定位,借力港科大,建设“扎根东涌,辐射湾区,面向世界”的创新型国际合作战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