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钟声的敲响,象征着2023年车市“乱战”暂时告一段落,但并不意味着车企“鸣金收兵”。
自1月1日至今,各大车企陆续发布2023年销量“成绩单”,尽管没有搏斗痕迹,但“火药味”却早已弥漫整个车市。众多车企中,比亚迪的成绩极为亮眼,以年销破300万辆的成绩,登顶全球新能源销冠。在内卷严重的车市中,比亚迪仍能独占鳌头,大有“天下风云出我辈”的既视感。
然而,比亚迪销量攀升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的结果,或者说是新能源车型加速侵蚀合资品牌燃油车市场份额得来的成绩。
此消彼长下,合资品牌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自主品牌步步紧逼下,曾霸占中国车市20余载的合资车企,不得不正视“活下去”这一课题。按照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体量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一线: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本田等;
二线:悦达起亚、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北京现代等;
三线:长安铃木、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等
截至目前,三线品牌基本已经淘汰出局。2023年,广汽三菱一封《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轰动国内汽车市场。遥想当年,三菱的“名号”在中国汽车市场开拓期可谓是如雷贯耳,甚至被誉为“国产教父”。
尽管2012年成立的广汽三菱,在广汽集团的合资阵营中相对边缘化,但凭借着帕杰罗等几款车型,依旧在国内SUV市场上游刃有余,甚至出现过高光时刻。
三菱的退场,业内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但实际时间却远远早于预估时间,倒在了国内“价格战”元年。当然,广汽三菱并不是第一个倒下的合资车企,在它之前,铃木、菲亚特、欧宝、雷诺、讴歌等已经陆续退出中国市场,但广汽三菱也不会是最后一家退市的车企。
与三线品牌黯然离场相比,二线品牌被迫在多重夹击下挣扎求生,毕竟国内车市庞大的体量,对任何车企而言都极具吸引力。
早前,有业内人士预测,“油电同价”要到2025年或2026年才会实现。
“价格战”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油电同价时代”提前降临,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的速度将会加快。换句话说,重度依赖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合资品牌,生存环境将会被不断挤压。
与此同时,身处第二梯队的合资品牌,与第一梯队合资品牌较量时,难免落入下风。
当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时,一线合资品牌为了稳定销量,不惜通过“降价”等手段来达到目的。最终,二线合资品牌只能通过更低的价格,进而谋求一丝“生机”。
结合市场反馈信息,雪佛兰科鲁泽的裸车价只需5.69万元;部分地区,全新一代雅阁优惠幅度达4.5万元;刚上市不久的起亚EV5,指导价为14.95万元。
重重夹击下,对二线合资品牌的资金、产品竞争力等提出考验。重点是,刚跨入今年,“价格战”的号角再次吹响,二线合资品牌或面临比2023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
与其说2024年是二线合资品牌的“淘汰赛”,不如说是“生死战”。
回首2023年,唱衰合资品牌的声音不断,如“电动化速度慢”、“智能化表现不足”、“生存空间被挤压”等等。
随着一线合资品牌陆续公布成绩单,让所有人对此前的判断产生怀疑,似乎合资品牌在2023年的竞争中依旧游刃有余。
以一汽丰田为例,全年零售销量数据为800018台,同比增长4.1%,其中电动化车型销售284983台,占比35.6%;高端化车型销售398075台,占比49.8%。
可惜的是,无论品牌如何粉饰太平,都难以掩盖背后的波涛汹涌。
一汽丰田为了缓解经销商库存压力与资金压力,迫不得已发布《致一汽丰田经销商伙伴的一封信》,信中提及“在10、11月份大幅下调生产的前提下,对2023年12月到2024年2月的生产计划继续实行大幅向下调整”。
除一汽丰田以外,上汽通用也面临着产能冗余问题。上汽通用拥有190.8万辆产能,但按照早前业内人士预测,2023年上汽通用全年销量为100万辆左右。这意味着,上汽通用的产能利用率已经降至52%,有约90万辆产能闲置。
空置的产能,或降低产能,都表明一线合资品牌“躺赢时代”成为过去式。面对“内卷”的汽车市场,上汽大众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收成却是惨淡的。
上汽大众公布旗下纯电动ID.家族销量成绩时,重点强调了在ID.3的助力下,上汽大众家族连续6个月热销破万,全年销售10.97万辆。看似潜力无限的背后,实则是上汽大众ID.3自去年7月降价3.7万元带来的成果。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短短十二个字用于形容当下的一线合资品牌极为恰当。
“我们贴得起中国市场,等你先‘烧死’,我再进来抢市场”、“新势力会的,我们3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10年也学不会”......,类似以上的“自我安慰”,在2023年车市上并不罕见。
“2024年,合资车企是否还有反攻机会?”。
对此,崔东树曾表示,合资品牌还未到消亡的时候,但电动化依旧是合资车企无法逃避的现实。关于合资品牌2024年,甚至未来的“活法”,业内早已做了无数推演,不外乎“自我革命”。
不过,对于收获无限荣耀的合资品牌而言,“低下头”完成“自我革命”是巨大的挑战。当然,所谓的“挑战”只是合资品牌仍能依靠燃油车的利润所存活,还没有逼到墙角,依旧沉浸在燃油车时代的荣誉中。
随着2024年的车市战争打响,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悉数会在市场上短兵相接,合资品牌或面临比往年更艰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