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gg
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正文

高质量发展丨新机遇、新场景、新动能——京津冀“双链”协同成效观察

时间:2024-10-27 18:17     来源:新华网-北京     阅读量:9991   

10月25日,由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24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天津开幕。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出以来,三地同心协力,区域协同更加紧密,产业协同步伐共进,不断展现出新活力和新动能。

天津市工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5.1万亿元,利润总额2310亿元。三地正携手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面貌变得更加清晰立体。

这是10月25日拍摄的2024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开幕式现场。

共享发展“新机遇”

十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蓝图被正式提出,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展开长远考量。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逐渐细化且明确,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为区域共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京津冀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政策引导下,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谱写区域繁荣新篇章。

通用电气医疗中国副总裁、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说:“京津冀地区是GE医疗布局最早、发展最快、成果最丰富的地区,这得益于京津冀三地不断优化叠加出来的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8月份,天津磁共振基地已正式挂牌成为GE医疗磁共振东半球总部,新的研发大楼和创新中心正在加紧建设。陈和强说,这将开启GE医疗的创新链延链新格局,形成“一圈三中心”,通过创新中心、制造中心和服务中心塑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厂车间内的自动化生产线。

在良好的政策支持下,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天津成立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走进经纬恒润在天津落成的新工厂,数条新购置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处在试制阶段。“今年以来订单不断,新的智能车间生产线预计年底就能全部投产,生产效率能提升四成。”北京经纬恒润副总经理刘洋说,得益于两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度互补,经纬恒润在京津双城间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企业产值达9亿元,同比增长23%。

打造协作“新场景”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携手解决产业协同“堵点”和“卡点”问题,共同编制《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的行动方案》,涉及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聚焦“六链五群”,推进产业链图谱落地行动,产业协作“新场景”初具规模。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天津慧智百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做实验。

天津市工信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孙洪磊表示,经过三地联动,链群培育初见成效。“以生物医药产业链为例,已推动拜耳医药、阿斯利康等外资企业进一步加大在京津冀地区投资,70余个优质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超250亿元。”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武说,借助当前提振经济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政策,结合三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有利于加快建设有活力、有规模、有发展的京津冀生物医药生态圈。

赵毅武期待,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圈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的科研技术、研发条件、人才资源,天津的转化平台和工业生产条件,河北的人力资源、空间条件以及市场优势,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以及资源流动,形成合力,建立国际化医疗器械发明创新、高端制造的范例。

这是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景。

在渤海之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又一“新场景”。这里清晰地展现了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协同发展路径。依托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的双重优势,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达到了5000家,专利申请量更是突破2000件,成为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一组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中关村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在天津和河北两地累计设立的分支机构数量超过1万家,加深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产业联系和技术交流,推动京津冀地区向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迈进。

同塑经济“新动能”

京津冀三地深化联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联合打造重点园区和平台,目前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周年报告》显示,十年来,三地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五个万亿级台阶,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年均增长5.8%。其中,产业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三地工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1.7万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2.43万亿元,累计增长43%。

与此同时,优质企业活力迸发。京津冀三地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450家,分别占到全国的8%和12%以上,新增A股上市企业322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达到233家,数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

员工在天津武清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的模拟驾驶舱内工作。

北京发挥高精尖产业带动作用,推动燕东集成电路生产线、小米汽车工厂等项目全面投产;天津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等落地建设;河北发挥资源和场景优势,推动阿里张北大数据、京车造车基地等大项目建成投产……随着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产业协作项目落地生根,京津冀三地的经济活力被充分激活。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京津冀三地深化联动合作,共同建设重点园区和载体,用好用活产业联盟、创新联合体等资源,携手拓宽典型应用场景覆盖面。”天津市工信局副局长杨冬梅表示,未来三地还将继续推进产业协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强产业支撑。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点资讯